疫情后生物医药产业投资逻辑生变 投资人:过去“泡沫大,投得太早、太贵”

小微 2023月02月21日 阅读数 78727

每经记者 陈星    每经编辑 梁枭    

疫情后生物医药产业投资逻辑生变 投资人:过去“泡沫大,投得太早、太贵”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近日,由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成都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支持,成都高新策源投资集团主办的2023中国(成都)产业基金生态大会在成都召开。会上,一场主题为“向上生长,生物医药产业的投资逻辑”的分论坛同步召开,多位投资机构代表就生物医药行业近年来的冷热波动、未来机遇展开讨论。

疫情后生物医药产业投资逻辑生变 投资人:过去“泡沫大,投得太早、太贵”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君联资本联席首席投资官、董事总经理王俊峰在会上表示,生物医药产业正在回到一个适合投资的节点。“过去两年或过去三年,这个领域出现很大的泡沫,这个泡沫必须有一个挤出或出清的过程,重新回到一个真正的价值投资的状态,对我们才是一个合适出手的时机。”

生物医药产业交易金额回归常态,投资人称仍在“大病初愈”阶段

正心谷资本合伙人谢榕刚在该分论坛上表示,过去两三年生物医药行业遭遇了短期资本市场的寒冬,但是仍看好产业的长期发展。

谢榕刚说道:“我在2011年刚进入医疗投资行业的时候,等一个临床批件都要等2年,申报产品上市一般也要等两三年。回过头来看,自从2015年医药政策改革之后,整个医药行业的创新环境发展迅速,无论是香港18A还是科创板推出,对于医药企业来说资本市场的退出路径更多样化,也给整个产业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会。另外,包括过去两三年,中国很多创新药在出海方面做出非常多的成绩,一些新的技术平台也在不断出现,所以我们对这个行业仍然长期看好。”

君联资本联席首席投资官、董事总经理王俊峰则表示,从数据上来看,生物医药产业去年交易金额相比2021年大概跌了一半。2020年、2021年,这个行业因为疫情的刺激市场交易异常活跃,交易笔数和金额双双创出新高,2022年的数据和2019年差不多,还略微有一点增长。所以王俊峰认为,市场回到了一个正常状态。去年二级市场的下跌,对一级市场的情绪面确实是有负面的影响。但2022年11月份开始反弹以后,明显感觉投资人情绪有所缓解,开始重拾信心。“我们认为今年的市场肯定变得更加活跃。”

王俊峰认为,对于投资机构而言,生物医药产业正在回到一个适合投资的节点。“过去两年或过去三年,这个领域出现很大的泡沫,这个泡沫必须有一个挤出或出清的过程,重新回到一个真正的价值投资的状态,对我们才是一个合适出手的时机。”他补充道。

华润资本医疗健康产业基金董事总经理倪冰则提到,当下的生物医药市场正处于“大病初愈”阶段。他举例称,在医疗器械行业、IVD行业,包括在创新药行业的龙头公司,现在的市值也只是恢复到了高位时或者发行时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反弹比较好的也只是达到了原来一半多的位置,所以市场还是在“大病初愈”的状态。后新冠时代,原来在疫情新冠股里过度配置的资金也基本出清了,所以资金也在寻找新的配置机会。

过去生物医药产业投资太早、太贵,对商业化敬畏不足

新冠疫情给生物医药行业带来难以再现的外部机遇。在这场阶段性机遇中,中国生物医药产业也得到了一些可以留存的经验和教训。

松禾资本创始合伙人罗飞就在论坛中表示,过去三年对于医疗健康行业的融资有两个高点。第一是疫情对投资,尤其是二级市场来说,是一场难得的狂欢盛宴,但是狂欢之后一定会有另一个“深渊”。所以新冠疫情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一个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波动。另一方面来讲,在这个阶段中,中国的医疗企业,尤其是临床检测的企业,已经由国内企业变成国际服务公司。

罗飞称,新冠疫情之下,生物医药行业经过了洗礼,这个洗礼不仅是国内的洗礼,同时也是国际竞争的洗礼。产业的创业团队,包括科学家、企业家的眼光会更加开阔。

罗飞在现场分享了生物医药产业的投资机遇。“科学仪器对于新药的研发、探索会有巨大的帮助,就像ChatGPT可能也会成为发现新药的重要基础工具。所以关键设备、关键仪器,这块会是投资机会”,他说道,“第二我们关注除了肿瘤和代谢疾病之外的新的疾病群——神经疾病,这个疾病群比肿瘤和代谢群体大”。

罗飞还提醒生物医药行业的创业者及企业家,医药开发是一个长周期的工作,后期花的钱比前期花的钱要多得多,所以怎么样备足子弹,在出现突发事件时如何将子弹用得更好非常重要。

王俊峰分享的教训与经验则是,国内生物医药企业不能依赖于单一的中国市场。从一开始设计的时候,要利用中国的人口红利、丰富的临床资源,在能够快速地实现弯道超车的大前提下,迅速做出二三期临床数据。在这样的前提下可以实现海外市场的授权,这个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对资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王俊峰表示,第一,过去几年,生物医药行业的部分投资投得太早,把这个事想得太乐观。第二,投得太贵,这在过去两年也是比较普遍的现象。第三,投错资产。资本对新药研发、器械开发过程中的困难估计不足。很多投资人更强调技术,更强调明星大咖,但对商业化缺乏敬畏。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111335494281

推荐阅读:

亨达科技2017年上半年业绩下滑 净利润521万同比减少37%

名川资本王求乐:科技投资要注重企业“掌控力”

对话百度短视频总经理宋健:短视频进入决胜关键局 重复的竞争会越来越少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