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证券公司主动归位尽责 资本市场“看门人”有了高标准
首次券商投行业务质量评价结果出炉。近日,中证协发布2022年证券公司投行业务质量评价结果的公告,其中,12家券商被评为A类,50家券商被评为B类,15家券商则被评为C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专家表示,对券商投行业务质量进行公开评价,有助于完善证券行业激励约束机制,促进证券公司主动归位尽责,进一步建立健全与注册制相匹配的理念、组织和能力,切实提升投行业务执业质量,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从“比数量”转向“比质量”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2月2日,中证协发布《证券公司投行业务质量评价办法(试行)》,明确对投行业务执业质量、内部控制、业务管理等内容的评价方法与程序,建立投行业务执业质量评价体系,并表示评价结果将向社会公开作为执业机构专业声誉积累和监管部门实施差异化措施的参考依据。
一周后的12月9日,中证协发布2022年证券公司投行业务质量评价结果。据中证协介绍,本次评价期间为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评价对象是期间内完成项目的77家保荐机构,评价项目覆盖期间审结的全部主板、创业板、科创板首发和再融资项目,共计1349个。
最终评价结果显示,12家公司被评为A类,50家公司被评为B类,15家公司被评为C类。其中,12家A类券商分别为申万宏源承销保荐、国元证券、中信证券、华泰联合、中金公司、兴业证券、中原证券、长江证券承销保荐、中泰证券、安信证券、五矿证券和国金证券。
A类证券公司以头部券商居多。以申万宏源为代表,申万宏源表示,公司持续强化投行业务战略布局,加强内外部业务协同,不断完善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新三板业务服务机制,形成了覆盖挂牌、督导、发行、研究、投资及做市的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部分“体瘦质优”的中小券商也加入其中。例如,国元证券表示,多年来,公司始终将投行项目质量放在首位,尽职履行保荐职责,从源头把关,真正做到对项目的“保”和“荐”相结合。中泰证券表示,公司立足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定位,不断提升专业化水平,投行、研究等领域跻身行业前列,财富管理转型迈出坚实步伐,资管、基金、期货等业务增长迅速,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
值得一提的是,包括招商证券、中信建投、国泰君安、银河证券、广发证券等在内的一批龙头券商,并未获评A类,仅获得了B类评级,表明评价重点在于“拼质量”而非“比数量”。
“对比此前中证协发布的债券评级结果,可以看出,评级与资产规模和项目数量均无太大关系。”中航证券非银金融行业分析师薄晓旭分析,一方面,国元证券、中原证券、长江证券、中泰证券、安信证券等中小型券商在公司债券业务执业能力评价中评级为B,但此次评级中荣获A类;另一方面,从券商投行业务数量来看,2021年中信建投共计完成IPO 46件,远超除中信证券以外的其他券商,但此次评级仅评为B类。
广发证券非银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陈福表示,此次投行业务质量评估从执业质量、内控评价、业务管理三方面评估券商投行业务质量,在全面注册制预期落地前的关键时点,公布评估结果,能够促进券商进一步建立健全与注册制相匹配的业务能力,形成专业、高效、合规的业务生态,推动券商自律、自觉,归位尽责。
提升投行业务执业水平
对于开展本次评价,中证协表示,主要是为促使证券公司进一步建立健全与注册制相匹配的理念、组织和能力,形成专业为本、信誉为重、责任至上、质量制胜的执业生态,勤勉尽责把好资本市场的入口关,促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就在前不久,证监会发布《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5)》,提出力争到2025年,上市公司结构更加优化,市场生态显著改善,监管体系成熟定型,上市公司整体质量迈上新的台阶。
这对以券商为代表的中介机构资本市场“看门人”提出更高要求。为更好履行资本市场融资中介的职能使命,今年以来,证券行业回归投行本源,不断提升业务执业能力和执业质量,借助多层次资本市场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差异化发展需求,畅通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的高水平循环。
根据同花顺iFinD统计数据显示,券商年内已服务400家企业实现A股首发上市,募集资金达5695亿元,目前A股上市公司已突破5000家。同时,A股承销费率逐步降低,与国际市场逐渐接轨,今年以来,沪、深证券交易所IPO承销及保荐费率平均值为7%左右。
受益于A股上市公司数量不断攀升,券商投行业务出现逆势增长。今年前三季度,证券承销与保荐业务净收入446.03亿元,占比由去年的11.36%提升至14.66%;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46.22亿元,占比由去年的1.29%提升至1.52%。同时,投行业务集中度进一步加强。从IPO募资规模来看,今年以来,IPO募资规模排前十的券商分走了行业三分之二的蛋糕;从主承销商承销数量来看,头部效应也持续强化,承销家数排前五的券商包揽了七成以上首发IPO承销数量。
以中信证券为例,公司投行业务优势显著。今年前三季度,完成境内股权承销金额2609亿元,市场份额达20.4%;完成境内债券承销金额11701亿元,市场份额5.96%;完成境内通道类并购交易金额729亿元,市场份额达31.3%。
“近年来投行业务集中度持续提升,呈现强者恒强态势,随着监管对合规执业的关注度不断加强,未来合规风控和专业服务能力强的头部券商将更为受益。”平安证券非银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维逸表示。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通过评价结果形成市场化的专业声誉约束机制,将有效引导券商投行业务从数量竞争转向质量竞争,督促券商更加重视投行业务专业化水平,更加关注内部控制和治理体系建设。未来随着投行业务执业质量评价体系的进一步完善,预计券商投行竞争格局将会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头部券商继续领跑,中小“黑马”不断亮相突围,共同为实体经济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
切实发挥“看门人”作用
专家认为,随着宏观经济持续稳定恢复、注册制改革稳步推进,券商投行业务将迎来良好发展机遇,未来发展空间值得期待。
“投行业务有望成为券商最具成长性的业务板块。”田利辉表示,未来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在全市场推行注册制的大方向下,在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相互补充、快速发展过程中,投行有望迎来更多政策红利。并且,随着A股IPO数量不断提升,券商投行业务收入将出现明显增势,基于专业实力和资源禀赋开展业务的券商优势突出。
“防疫政策优化、美国加息趋缓、资产质量改善等因素共振,2023年资本市场有望底部回升。”陈福表示,在全面注册制实施的预期下,投行承销保荐业务和一级市场投资业务有望迎来增量,且市场回暖有助于将2022年一级市场投资的浮亏回正。同时,注册制下,一级私募股权子公司的项目退出路径更加畅通,有助于券商完善对企业的全生命周期融资服务,利好优质资产获取和投资定价能力强的券商进一步增厚收益。
在信达证券非银首席分析师王舫朝看来,随着投行业务质量评价体系等监管制度的不断优化,券商投行业务质量有望得到有效提升,预计未来业务专业化水平更高、内控制度更完善、流量基础更扎实的优质券商将会有更强的竞争力。
与此同时,券商专业化水平和合规风控能力也需得到足够重视。11月25日,证监会通报对8家证券公司投行业务内部控制及廉洁从业专项检查情况,检查发现部分证券公司存在内控制度和保障机制不健全、内控把关不严格等问题,个别证券公司存在内控组织架构不合理、岗位职责利益冲突、投行团队“承包制”管理等较为严重的问题。多家券商因此被点名。
如何督促券商投行业务归位尽责,切实发挥“看门人”作用?“发现一个好公司,是考验投行核心能力的关键。”国信证券副总裁、投资银行事业部总裁谌传立表示,券商要苦练内功,具备一双发现优秀企业的眼睛,具备更高的资产定价能力、投研能力,以及更高的道德水准和社会责任感,把真正优秀的企业推荐给投资者。同时,要把主动防范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科学防范,早识别、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置重点风险,着力完善注册制风险安全防线,筑牢底线,不碰红线。
“券商要进一步加强投行业务研究,重视专业人才培养,规范IPO投价报告的形成过程,提升投价报告专业性,充分发挥投价报告在发行定价中‘锚’的作用。”田利辉认为,在投行业务重点发力方向上,券商要守住风险底线,立足实体经济需要,引导社会资本更多流向“专精特新”企业、前沿科技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着力支持科技创新,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与效。
(责任编辑:张紫祎)推荐阅读: